
【健康科普】“早到宝宝”的营养指导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来源: 日期: 2022-05-10 访问量:
有这么一些孩子,他们因各种原因,还没来得及享受够在妈妈子宫内的温暖及脐带的供养,就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的提早降临,使得他们在各方面的发育都可能会出现滞后于足月儿的现象。
这里,我们可以亲切把他们叫做早到宝宝。虽然这些早到宝宝出生后,也会在医院新生儿科待上一段时间才能被接回家,但短期的住院治疗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营养需要。因此,早到宝宝出院后,长期的家庭营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让这些早到宝宝实现最好的追赶生长,如何让他们吃好睡好,长体重。一起来学习吧。
早产儿出院后到底如何喂养?有几种喂养方式可供选择呢?
早产儿出院后科学营养管理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关系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疾病转归,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有下列几种喂养方式: 01人乳:出院后母乳仍为早产儿的首选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母乳喂养至6月龄以上。 02强化人乳:对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采用人乳强化剂(HMF)加入早产母乳或捐赠人乳可增加人乳中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 03早产儿配方:适用于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应用。与普通婴儿配方相比,此种早产儿配方(PF)增加了能量密度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以满足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生长代谢的需求。 04早产儿过渡配方:对于胎龄>34周的早产儿或出院后早产儿,如长期采用PF可导致过多的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增加代谢负荷。故目前有介于PF与普通婴儿配方之间的过渡配方,即早产儿过渡配方(PTF),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PDF),以满足早产儿继续追赶生长的营养需要。 05婴儿配方:以牛乳等为基础的配方可满足一般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用于无法进行人乳喂养的婴儿。 06其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如去乳糖配方、水解蛋白配方、氨基酸配方等,特殊情况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对于早产儿来说,何时开始添加辅食呢? 引入半固体食物过早会影响摄入奶量,或导致消化不良;引入过晚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吸收或造成进食技能发育不良。 早产儿的辅食添加一般为校正月龄4~6个月。胎龄小的早产儿发育成熟较差,引入时间相对延迟。 其他营养素又如何进行补充呢? 01维生素D:早产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U/d,3月龄后改为400 U/d,直至2岁。该补充量包括食物、日光照射、维生素D制剂中的维生素D含量,另外维生素A的补充也同样重要,剂量1500 ~2000U/d,建议维生素AD同补更加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02矿物质:早产儿生后2~4周需开始补充元素铁2 mg/(kg·d),直至校正年龄1岁。钙推荐摄入量70~120 mg/(kg·d),磷35~75 mg/(kg·d)。所有矿物质推荐量包括配方奶、人乳强化剂、食物和铁钙磷制剂中的含量。 0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早产儿神经发育有重要作用,尤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两者应在早产儿喂养时进行补充。母乳喂养是获得LC-PUFA的最佳途径,早产母乳中DHA高于足月母乳,但受母亲膳食影响较大,建议进行哺乳期营养指导。目前对早产儿的推荐量:DHA 55~60 mg/(kg·d),ARA 35~45 mg/(kg·d),直至胎龄40周。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追赶生长呢? 01追赶生长应该是什么样的? 它是指出生后生长发育沿着轨道进行,轨道主要是由遗传因素调控,在生长轨道过程中,如果出现阻碍生长因素,比如疾病、营养不良,生长轨道偏移原来方向,障碍解除后生长回到原来轨道,回去的过程被称为追赶生长。 02第二是追赶生长越快越好吗? 只要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使其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这当然最好。但还是需要有一个参照,达成一个共识。一般认为,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第50百分位(P50)、小于胎龄早产儿>第10百分位(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 总之,早产儿出院后应该根据其健康状况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并补充相关的营养素,实现合理追赶性生长,为早产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