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辅食怎么喂?宝爸宝妈快来看→
来源: 日期: 2022-05-24 访问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于今年4月26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新版膳食指南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其中9类特定人群包括备孕和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0-6月龄婴儿、7-24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一般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素食人群。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7-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指南(2022)》科普解读系列,一起来看看这个阶段宝宝的辅食添加及喂养方法有哪些新重点、新技巧。
准则一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
核心推荐:
◆婴儿满6月龄后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或以上
◆从满6月龄起逐步引入各种食物,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
◆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有特殊需要是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6月龄是添加辅食的重要时间点,不能过早(早于4月龄)也不能过晚(晚于26周,即第7月龄开始前),新指南特别强调了辅食添加动物性富铁食物的重要性,辅食的添加顺序将肉泥、肝泥放到了强化铁的婴儿谷粉之前,与铁强化米粉中的铁相比,肉类中的血红素铁更容易被吸收。因此,宝宝第一口辅食就能吃肉“开荤”了!
要特别注意的是:肉泥、肝泥的性状加工要从泥糊状开始,这样的加工方式,宝宝的消化系统对肉类的吞咽进食和消化吸收都能够适应及胜任。
准则二 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
核心推荐:
◆ 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
◆不盲目回避易过敏食物,1岁内适时引入各种食物
◆ 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逐渐增加辅食频次和进食量
那么,宝宝们的辅食添加量要多少才是合适的呢?新指南指出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辅食添加量要逐渐增加,不与母乳量直接挂钩。
另外,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鼓励尽可能多尝试。对婴幼儿来说,辅食添加的过程是从单一食物(母乳)到复杂多样的膳食模式的过渡期,是窗口机遇期(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是口味形成及食材质地探索适应窗口期)。
因此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辅食添加中的过敏情况研究结论,新指南推荐不盲目回避易过敏食物,适时引入多样化食物,反而有助于降低食物过敏风险。
准则三 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
核心推荐:
◆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
◆保持食物原味,尽量少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
◆ 辅食应含有适量油脂
◆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减盐减糖、培养清淡健康口味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淡口味食物不仅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还能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另外,淡口味食物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新指南还强调了给7-24月龄婴幼儿的辅食中添加适量优质的油脂(7-12月龄不超过10克/天,13-24月龄为5-15克/天,为了保障婴幼儿获得足够的必需脂肪酸,建议选择富含亚油酸、α—亚麻酸的油脂),这样有助于婴幼儿获得必需脂肪酸以保证大脑及视力功能的健康发展。
准则四 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核心推荐:
◆ 进餐时父母或喂养者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识别其饥饱信号,并及时回应
◆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绝不强迫喂养
◆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主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 进餐时不看电视,不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
◆ 父母或喂养者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餐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什么是回应式喂养?它指的是父母或喂养者与婴幼儿的交流与互动,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方面要求喂养者及时识别饥饱信号并适时作出恰当的回应和帮助,另一方面要求喂养者重视婴幼儿的主观意愿,鼓励其自主进食;喂养者的角色是积极的协助者,不主张追喂等强迫喂食习惯,在健康食物的范围内给予宝宝自主选择权,主角应当是婴幼儿自己,此外,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饮食习惯。
准则五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核心推荐:
◆ 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
◆ 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
◆不吃剩饭,妥善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防止进食意外
◆ 饭前洗手,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并注意进食环境安全
在喂养当中,防止进食意外是作为本次核心推荐内容之一,气道异物梗阻是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果冻等胶状食物不适合7-24月龄婴幼儿,整粒花生、腰果等坚果婴幼儿禁止食用,如有需要,只能取适量的坚果磨碎成粉末调在粥里进行喂养。
准则六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核心推荐:
◆ 体重、身长、头围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 每3个月测量一次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
◆ 平稳生长是婴幼儿最佳的生长模式
◆ 鼓励婴幼儿爬行、自由活动
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有助于判断7~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对于生长不良、超重肥胖,以及处于急慢性疾病期间的婴幼儿应增加监测次数。
鼓励婴幼儿爬行、自由活动也是本次新指南的核心推荐,7-12月龄婴儿每天俯卧位自由活动或爬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12-24月龄幼儿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以及在安全的范围内适量增加;提倡非久坐的生活方式,将婴幼儿束缚在汽车安全座椅、婴儿车或者背、抱的时间都不宜过长,每次不应超过1小时。
总而言之,为了能让宝宝茁壮生长,各位新手爸妈必须get↓
营养喂养技巧:
给添加辅食的宝宝“开荤”,第一口肉泥、肝泥吃起来;
食物多样化,各种各样的食物逐一添加,全部都到宝宝碗里来;
不怕餐桌椅上乱,吃饭的事让宝宝自己试着来;
坚持辅食清淡口味少糖少盐,油脂合理搭配;
顺应宝宝好动天性,爬行锻炼自由活动多多益善;
定期监测孩子的营养状况,时刻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
最后祝我们的宝宝们从吃好每一顿饭开始,健康生长,营养健康,受益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