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视角】警惕“开学综合征”找上门 这份指南请查收
来源: 三亚市妇幼保健院 日期: 2025-03-04 访问量:
本报记者 卢智子
紧张、焦虑、写作业拖拉磨蹭……家里孩子最近是否出现这种情况?寒假已经结束,新学期来临,这时,“开学综合征”也悄然找上了门。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的专家,为家长提供帮助,为孩子提供一份“收心指南”。
“开学综合征”是孩子成长中的常见挑战
最近,市民陈女士反映自己的孩子频繁头痛、失眠,一提到“写作业”就肚子疼,还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父母争吵,写作业时注意力涣散,总提及“不想去学校”。陈女士带孩子去检查身体却未见异常。最后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发育行为儿科心理发育行为门诊被医生诊断为“对生活周期转换的适应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开学综合征”,这是孩子在假期与开学过渡期因环境变化引发的身心适应问题。
“‘开学综合征’是指学生在假期结束、新学期开始时,因生活节奏、学习压力、环境变化等因素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适应不良现象。”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医师于得澧介绍,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生理症状,如失眠、疲劳、食欲减退或亢进、头晕、肠胃不适等;二是心理症状,如焦虑、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厌学、社交回避等;三是行为表现,如拖延作业、沉迷电子产品、回避谈论开学话题等。
“‘开学综合征’是孩子成长中的常见挑战,需要家长和孩子携手共同面对,通过科学引导、情感支持和积极行动,帮助孩子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校园生活。”于得澧介绍,这种现象并非医学诊断的疾病,而是学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时产生的短暂适应障碍,通常在1至4周内缓解。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可能发展为焦虑症、社交障碍等问题,需及时干预。
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并不难
开学之后,面对孩子出现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
“寒假期间,孩子精神比较放松,娱乐活动多,脑力活动少,导致难以静下心来。”三亚市社会心理服务技术指导中心的心理老师介绍,刚开学的这段时间,家长需要逐步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用做手工、益智游戏来取代,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此外,家长要带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以免开学后突然增加的运动量让孩子感到不适。
“与孩子真诚地沟通,彼此尊重,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彼此的心得和体会。”该老师建议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多鼓励、多沟通,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对回归校园学习生活有所憧憬。
另外,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定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家长也不妨拟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人文素养,也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学习”。
总之,在开学之际,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身心的细小变化,比如情绪方面的波动、身体方面的不适。一旦发现孩子确实出现了“开学综合征”,家长也不要过分焦虑,应仔细分析孩子身体或者情绪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对于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