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症状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关系
来源: 日期:2010-08-17访问量:
新生儿ABO溶血病
临床症状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关系
海南省三亚市妇幼保健院 陈艳霞 陈川碧 李志光**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症状与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症状轻、中、重分为组1、组2、组3,抗体效价分组:1:64、1:128、1:256、1:512,各组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进行比较。结果:各组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间有正相关的关系,组间比较P值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母亲抗体效价越高,其临床症状越重。另外,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缺乏时症状加重。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病 母亲血清抗体效价 G-6-PD缺乏症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1]。新生儿期ABO溶血病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生时间早,症状重,伴贫血,如诊治不及时,可发展为核黄疸,导致不可逆神经系统损害。为了研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症状与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的关系,本文收集了33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按临床症状分组与抗体效价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33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8例,女16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标准[2]。
1.2:方法:对33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进行分析,按临床症状轻、中、重程度分为组1、组2、组3等三组.其中:组1有120例,临床症状轻,表现类似生理性黄疸或肉眼可见黄疸,胆红素小于220µmol/L,无贫血现象;组2有151例,临床表现有轻度贫血,皮肤呈中-重度黄染, 220µmol/L≥血清胆红素≤340µmol/L。组3有67例,临床表现有皮肤呈重度黄染,伴中--重度贫血,血清胆红素大于340µmol/L,需输血或换血治疗的患儿。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分组:≤1:64组,1:128组,1:256组,≥1:512组等4组;各临床分组与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SCP11.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
2、结果:
2.1:新生儿ABO溶血病与母亲抗体效价之间的关系,如表1:
表1:新生儿ABO溶血病与母亲抗体效价之间的关系
抗体效价
组别
|
1:64
(n)
|
1:128
(n)
|
1:256
(n)
|
1:512
(n)
|
组1(120)
|
27
|
37
|
28
|
14
|
组2(151)
|
12
|
52
|
44
|
42
|
组3(67)
|
20
|
28
|
18
|
16
|
经统计学计算,X2=23.179, P=0.001, P值小于0.05,表明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症状与抗体效价高低有一定关系,抗体效价越高,临床表现越重。
2.2.在33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病例中,有194例进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缺乏症筛查检测,我们将194例按临床症状分轻、中、重又分为组1、组2、组3等三组。组1中全部病例平均胆红素值为184.9µmol/L,共45例,G-6PD活性均正常。组2有90例,平均胆红素值为239.6umol/L,G-6PD活性正常者为78例(占86.67%),G-6PD活性缺乏者为12例(占13.33%)。组3有59例,平均胆红素值为350.1umol/L,G-6PD活性正常者为46例(占77.97%),G-6PD活性缺乏者为13例(占22.03%)。
表2 G-6PD活性与平均胆红素之间的关系
分组(例)
|
G-6PD活性降低(例)
|
G-6PD活性正常(例)
|
平均胆红素(umol/l)
|
组一(45)
|
0
|
45
|
184.5
|
组二(90)
|
12
|
78
|
239.6
|
组三(59)
|
13
|
46
|
350.0
|
X2
|
12.76
|
|
|
P值
|
<0.05
|
|
|
表2说明G-6PD活性与胆红素值存在关系, G-6PD活性降低,胆红素值增高,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当胎儿从父亲继承的红细胞抗原恰为母亲缺乏时,胎儿红细胞作为一种异抗原通过“胎盘出血”进入母体后,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反应,使胎儿红细胞受到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该病主要症状是新生儿出现进行性加深的黄疸,不同程度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可有水肿、核黄疸后遗症,甚至死亡,是常见的新生儿科危重急症之一。本文通过对338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症状和母亲IgG抗体效价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间有一定关系,通过统计学分析,P值小于0.05。说明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症状与抗体效价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抗体效价越高,临床症状越重。与黄晨艳[3]、陈月秀[4]等学者报道的基本一致。来自母体的血型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反应,使胎儿红细胞受到破坏越大,严重可引宫内发生溶血至流产。出生后新生儿红细胞可继续受到破坏,引起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抗体效价越高,提示进入新生儿体内的抗体越多,与新生儿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越重,临床表现贫血越重,胆红素值越高,甚至需输血或换血治疗,如不及时诊治,可能引起核黄疸,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1、2]。
本组资料中,对194例进行G-6PD活性筛查,症状较轻的组1无G-6PD缺乏症,而症状较重的组2、组3病例中同时合并G-6-PD缺乏症,胆红素值明显增高。从表2可以看出,G-6PD活性与血清胆红素数值有一定的关联性,G-6PD活性下降则胆红素值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G-6-PD缺乏症为不完全性显性伴性遗传病,患者常在一些诱因下发病,发病的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由此而产生的高胆红素血症,尤其在新生儿期发病,病情多凶险,且易引起核黄疸,是新生儿的急症之一[5]。研究资料表明,新生儿ABO溶血病同时合并G-6-PD缺乏时,黄疸症状明显加重。
综上所述,新生儿ABO溶血病中如出现高抗体效价或同时合并G-6-PD缺乏时,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快阻止溶血,严防核黄疸发生。本文对临床医师判断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极积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01-507.
2.瘳清奎主编,小儿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3-434.
3.黄晨艳、张智瑾、孟蔚春等,孕期IgG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相关系数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6,21(5):698-700.
4.陈月香,初开秋,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现代预防医学, 2005,32(9):1068-1069.
5.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0--656.
(致谢:本文资料是作者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进修期间收集整理,特此向贵科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陈艳霞,女,海南省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联系电话:13976187226,邮箱:888260870@163.com.
全文发表于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10年10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