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医”如既往 不忘初心
来源: 三亚市妇幼保健院 日期: 2024-08-28 访问量:
一袭白衣,护佑生命之光;一双纤手,抚慰世间疾苦;一身医技,驱散千般病痛,这就是中国医师,用生命守护生命,用仁心擎起明灯。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对于每一位医师而言,这是一个平凡又特别的日子,他们日复一日修医德、行仁术,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使命。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在医师节到来之际,三亚日报记者将视角聚焦三亚医者,推出特别报道,展现他们“医”心向党,“医”心为民的情怀,讲述以医者仁心书写护佑生命的动人篇章。
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普外科主任刘非:
让众多“首例”变“常态”
●人物档案:男,41岁,四川人,从医17年,2021年来到三亚市人民医院,担任普外科(肝胆外科)医疗组长(华西医院常驻三亚专家)。
●座右铭:“我们要对得起患者对我们的信任。”
华西专家的到来,是海南百姓的福音,陆续吸引了省内外及海外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刘非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他,从事肝癌及肝移植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长腹腔镜微创肝胆胰脾手术。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年的派驻期满后,刘非主动选择继续留在三亚,为当地患者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使命和担当。
在三亚近三年来,刘非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多例高难度手术,填补了三亚乃至海南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有效带动了学科发展,40多面来自患者的锦旗,体现了刘非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如今,刘非正在帮助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肝胆外科团队,让众多“首例”变“常态”,造福更多肝胆疾病患者。
刘非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师,据他回忆,每年医师节,两人基本都坚守在岗。“做一名好医生很难,首先自己要加强医学理论及技术的更新,随时保持最新的医学知识,同时要有一颗仁爱的心,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在刘非看来,“坚守医学生誓言,不忘学医初心”,是他从医道路上坚持的信念。
(本报记者 卢智子)
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吉晓理:
只要能挽救生命,再苦再累也值得
●人物档案:男,38岁,海南人,从医16年,2011年来到三亚市人民医院,曾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冠脉介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等。
●座右铭:“以人为本,做一名有温度、有良心的医生。”
“感觉身体如何?我给您检查下……”临近正午,医院内科楼4楼心内科病房里,吉晓理仍带着学生仔细给患者检查身体,耐心回答患者询问。“有时忙起来,上下班时间都忘了。”身为医师,虽然辛苦忙碌,但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心内科医生除了出诊、查房之外,还要为患者做手术。“手术时长视病人情况而定,遇到情况复杂或是急诊抢救,熬夜坚守也是常有的事情。”吉晓理说:“只要能挽救生命,有助于病人康复,再苦再累也值得。”
“目前,我院心血管内科已经常规开展冠脉介入,室上速、室早/室速、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以及起搏器植入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就在今年,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心血管内科在主任潘闽的指导下,吉晓理带领手术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左后分支型室速的射频消融术。这是一项复杂的心律失常治疗手术,标志着该院自华西医院深度领办以来,在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方面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填补了该院在该手术领域的技术空白,为三亚居民的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
(本报记者 卢智子)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泌尿外科主任陈国强:
只有每个人都强大,科室才能真正强大
●人物档案:男,51岁,黑龙江人,从医29年,2019年4月通过“好医生”人才引进计划来到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担任泌尿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座右铭:“敬佑生命,追求卓越。”
“敬佑生命,追求卓越”这句话时刻提醒陈国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诊疗的标准化和手术技术的完美,以精湛的手术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自2019年通过海南省“好医生”人才引进计划入职以来,全身心投入工作。面对泌尿外科技术较为落后的现状,他深感责任重大。为改变科室面貌,他深入分析问题,与科室人员谈心,确定学科发展目标,以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为双轮驱动,致力于将泌尿外科打造成为琼南地区的领军科室。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形成了一支以党员为核心的新技术运用团队,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许多原本需要转诊的患者,现在选择留在三亚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陈国强不仅技术精湛,还秉持医者仁心,成功救治了许多疑难病症患者。
他以身作则,经常坚守手术室,手把手带教年轻医生,使得泌尿外科每位医生都掌握了专长技术。陈国强坚信,只有每个人都强大,科室才能真正强大,他的付出和努力为科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刘盈盈)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明磊:
同情心和耐心是医生必备的人文关怀
●人物档案:女,38岁,四川人,从医15年,2009年来到三亚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座右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陈明磊一直牢记医者的使命,她认为成为一名好医生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发展过程。首先,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是基础,这包括对基础医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临床实践的熟练掌握,同时需要持续学习,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其次,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患关系的桥梁,医生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信任,提高治疗效果。再者,同情心和耐心是医生必备的人文关怀,对于身心可能处于脆弱状态的患者,医生需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支持。
此外,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是医生的立身之本,需时刻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保守医疗秘密,公正无私。最后,团队合作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生需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总之,成为一名好医生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在知识、技能、沟通、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不断努力,以实现为患者提供最优医疗服务的目标。(本报记者 刘盈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李幼瑾:
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
●人物档案:女,49岁,上海人,从医25年,2023年11月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担任耳鼻咽喉学科带头人。
●座右铭:“‘医者仁心,生命至上’。这句话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医生,每次诊疗都应以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最高准则,用心对待每位患者,用爱传递希望。”
“医师节的意义,在于提醒每一位医疗工作者,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不应忘记最初选择医学道路的初心。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路漫漫其修远兮,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永远保持一颗进取与严谨之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每年的医师节,李幼瑾都会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庆祝自己的节日,还是一个深刻反思和牢记我们职业使命的时刻。
采访当天,李幼瑾在手术室成功完成了7台手术,作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的她,对儿童过敏性鼻炎、鼾症、腺样体肥大、喉软化、喉囊肿、喉裂、喉气道狭窄及颈部肿块、听力障碍的诊治都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记得有一次,我们接诊了一位2岁肝移植术后的患儿,因术后并发症挑战,经过医护团队努力,孩子最终成功康复。当患者父母握着我们的手,感激地说‘我们就是相信你们’时,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李幼瑾说,作为一名好医生,医术精湛固然重要,但对患者的深切关怀,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是任何技术所无法替代的。(本报记者 卢智子)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田秀娟:
我从医师这份职业中享受到奉献的乐趣
●人物档案女,59岁,河北人,从医37年,2004年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工作至今整20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座右铭:“大医医心、小医医病、庸医害人。”
“你哪里不舒服。”“不着急!”“别担心!”采访当天,田秀娟正在产科高危门诊出诊,接诊时的她详细为每位患者分析病情,主动和患者谈心,以便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完成治疗。
身为主任医师、教授,田秀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40年,擅长孕产妇系统管理、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遗传咨询,特别是妇产科危急重症及疑难病症的诊治;专注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性病的规范化诊疗;致力于出生缺陷防控及女性全周期的医疗保健工作。
医院连续10年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及0-6岁儿童死亡率均低于国家及省级标准,医院年分娩量占全市60%以上。医院荣获“国家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等称号,近年来,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田秀娟,带领团队不懈努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孕产妇系统管理体系和出生缺陷防控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妇产科学科建设,开设了孕期“一体化门诊”及各种特色门诊。她还牵头成立了三亚市宫颈病诊治中心、三亚市乳腺炎性疾病诊治中心,主持成立了三亚市产前筛查中心和产前诊断中心等。
“我从医师这份职业中享受到奉献的乐趣,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奉献仁心,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和内涵。”作为一名妇产科医师,田秀娟身上闪耀着人性光辉。她不仅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助力医院快速发展,还热情帮助患者排忧解难,获得了患者点赞。(本报记者 卢智子)
三亚市中医院脑外科(神经外科)主任李东峰:
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治愈病人
●人物档案:男,46岁,河南人,副主任医师,从医22年,2018年通过“海南省好医生”人才引进政策来到三亚。
●座右铭:“坚持仁心仁术,追求精益求精。”
记者第一次见到李东峰,是在8月的一天下午。彼时,他刚完成一台手术,经历了连续几个小时的手术,来不及休息片刻,又投入到下午的接诊工作中。来到三亚市中医院后,李东峰创建脑外科,成功开展颅脑损伤、脑出血、颅内肿瘤、偏头痛、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等微创手术,尤其擅长脑血管病治疗,如血管内介入、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
尽管手术难度很大,术后他依然神采奕奕。“通过一台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挽救了一位病人的生命,虽然累,却很兴奋,很开心。”李东峰说,作为医生,最大的满足就是治愈病人的成就感。
“作为一名医生,要始终坚持仁心仁术,秉承高尚的医德治病救人;要不断学习上进,追求医术精益求精,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每当看到患者治愈,我就有说不出的成就和愉悦感。”李东峰说。
(本报记者 陈超全)
三亚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张艳丽:
除了医术,陪伴与安慰对患者必不可少
●人物档案:女,39岁,山西人,从医13年,2022年通过海南省卫健委“引进‘好医生’”政策来到三亚。
●座右铭:“用爱去帮助每一个患者,用心去治愈每一个疾病。”
全神贯注投入到重症监护室中,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是张艳丽工作中的常态。2011年,她硕士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呼吸方向)后,主要从事呼吸与危重症诊疗工作,擅长呼吸与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曾获省级专利奖二等奖、省级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在重症监护室里,张艳丽细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诉求,得到了他们的尊敬与喜爱。在这份真诚感染下,患者及其家属更加愿意配合张艳丽团队的治疗。医患同心,共同抵御疾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出自美国著名医生爱德华·特鲁多的墓志铭,在医学界广为流传,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张艳丽就是其中之一。她认为,除了精湛的医术,医生的陪伴与安慰,对于患者而言必不可少。她说:“我们要用爱去帮助每一位患者,用心去治愈每一个疾病。” (本报记者 陈超全)